饿殍:明末千里行之兴明 第36章 看榜

作者:姒钦诩 分类:历史 更新时间:2025-03-24 14:26:39
最新网址:www.bqgcc.com

客栈门外,喧嚣如潮。

街道似一条汹涌的人河,熙熙攘攘的人群仿若翻涌的浪涛,将世间的烟火与生机尽情演绎。街边的店铺鳞次栉比,酒肆的幌子在微风中招摇,似在向路人殷勤招手;小吃摊的香气弥漫开来,勾动着人们肚里的馋虫。

远处,杂耍艺人的喝彩声、孩童的嬉闹声交织在一起,好一幅热闹非凡的市井画卷。

看榜之日,城中的学子们如迁徙的候鸟,纷纷朝着榜单的方向汇聚。家境富裕的学子,端坐在装饰精美的马车之中,车轮滚滚,扬起一阵尘土。

那马车的帘幕偶尔被风掀起一角,便能瞥见学子们自信满满的面容,他们身着华服,头戴镶珠的帽子,腰间玉佩随着车身的晃动轻轻碰撞,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。

梁良凭栏而立,望着这一切,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中的一段话涌上心头:“同舍生皆被绮绣,戴朱缨宝饰之帽,腰白玉之环,左佩刀,右备容臭,烨然若神人;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,略无慕艳意,以中有足乐者,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。盖余之勤且艰若此。”此情此景,竟如此应景,他不禁长叹一声。

“公子为何长叹呢?”清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元姓少女和元姓大汉不知何时走到了他身边,两人脸上带着关切的神情。

梁良转过身,神色平静,目光扫过街道上形形色色的学子,缓缓说道:“学子们因家境不同,前往看榜的方式也截然不同。我只是担心那些寒门学子,徒步前往,一路辛苦。这让我想起家乡往事,小时候家中藏书有限,我常去别家借书。所幸我字迹工整漂亮,人家大多愿意将书借我。每次借来,三日之内便能抄录完毕。”他微微停顿,眼中闪过一丝回忆的柔光,“有时我也靠抄书补贴家用。”

“没想到公子这么辛苦,看来来到顺天着实不易。”少女瞪大了眼睛,满是惊讶与敬佩,她的眼眸亮晶晶的,像藏着两汪清泉。姜曰广和大汉也在一旁不住点头,姜曰广眼中满是赞赏,捋着胡须说道:“如此勤勉,日后必成大器。”

梁良却突然笑了,眼中带着几分洒脱:“你们或许以为我出身贫寒,实则不然,我家颇为殷实。但我认为人当自食其力,无论寒冬酷暑,借书抄书从未间断。如此下来,熟读了不少文章。”

少女眼中的钦佩更浓了,她轻轻拍了下手,赞叹道:“公子自食其力,小女子实在佩服。”

“不过是效仿苏东坡罢了。东坡抄汉书三遍,便能一事作三字题。抄书既能赚钱,又能增长学识,何乐而不为?”梁良神色悠然,仿佛在讲述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。

姜曰广激动不已,举起茶杯,以茶代酒:“梁兄,小小年纪如此刻苦,用心之深,真是吾辈楷模!”说罢,一饮而尽。

随后,他们雇了两辆马车前往看榜。

榜单前人头攒动,如蚁聚般密密麻麻,众人的目光急切地在榜单上搜寻着自己的名字。

梁良在人群中一眼找到了自己的名字,高中第二名,姜曰广位列第十。

众人正欣喜间,几个随从模样的人匆匆赶来,为首的恭敬道:“我乃兵部尚书崔呈秀大人的随从,大人听闻梁公子高中,特请公子前往府邸一叙。”

梁良眉头微皱,毫不犹豫地拒绝:“多谢尚书大人美意,只是我尚有他事,不便前往。”随从脸色瞬间铁青,他紧紧抿着嘴唇,眼中闪过一丝怨愤,冷哼一声,拂袖而去。

少女面露担忧,她秀眉微蹙,轻声说道:“公子如此拒绝,恐怕会惹尚书大人不快。”

梁良摇摇头,目光坚定:“如此依附权势,这官不做也罢。为官若不能为民做主,为社稷立功,还不如回乡种田。况且殿试定会被录取,不过是名次问题,这便是我不惧崔尚书的底气。”

此时厨娘轻步上前,将一封密信呈给天启帝。这位正值青春却背负江山社稷的天子,面色凝重,修长手指缓缓展开信件,逐字阅读。看完后,他微微点头,神色愈发深沉。

“关外之人竟已潜入,局势堪忧。”天启帝低声自语,语气虽轻,却难掩忧虑。片刻后,他话锋一转,眼中浮现一丝赏识,“不过,听闻那梁良能言善辩,思维敏捷,日后定是国之栋梁。”

听闻梁良先后婉拒魏忠贤与左光斗的招揽,天启帝眼中闪过一抹赞赏。“此子心性纯良,不附权贵,可堪大用,正适合做朕的孤臣。”

他喃喃道,脑海中浮现出宋朝名臣章惇的身影,章惇在宋史中留下赫赫声名,力推改革,不畏旧俗,亦是新党中坚。在这天启帝看来,梁良与章惇,颇有相似之处。

厨娘见状,又上前一步,轻声补充:“陛下,此前梁良与他的好友姜曰广,暗中协助锦衣卫,铲除了福王在京城的一些势力,为朝廷立下功劳。”

天启帝听闻,眼中闪过一丝意外,旋即露出欣慰之色:“经过此番历练,梁良临危不乱、随机应变,着实令人惊喜。”

他稍作停顿,下定决心般说道:“殿试之后,朕打算破格授予梁良洛阳知府之职,命他继续推行张阁老的丈田之策。”

“陛下,梁良太过年轻,骤然委以重任,恐遭大臣非议。”厨娘面露担忧,小心翼翼地提醒。

天启帝摆了摆手,目光笃定:“太祖当年亦有破格提拔进士之举。

如今大明内忧外患,局势危急,需用非常手段,不可再拘泥于旧制。”

他微微皱眉,眼中闪过一丝冷意道:“朝堂之上,阉党与东林党纷争不断,朕需要制衡各方势力。魏忠贤近来越发嚣张跋扈,仗着朕识字不多,多次欺瞒于朕,是时候加以约束了。”

说罢,天启帝站起身来,负手踱步,眼神望向远方,似在穿透这重重宫墙,探寻大明这艘风雨飘摇之舟未来的航向。

厨娘静静地退到一旁,大殿内一时寂静无声,唯有烛火轻轻摇曳。良久,天启帝停下脚步,转身看向厨娘,语气语气沉雄而威严道:“传朕旨意,密切留意梁良的动向,能给的都给吧,莫要让这难得的人才,折损在无端的争斗之中。”

“遵旨。”“厨娘轻声领命,莲步轻移,如一抹月色悄然退下。

殿内烛火明灭,将天启帝的身影拉长又缩短。

四下静谧,唯有烛芯偶尔的爆裂声。

他伫立原地,身姿挺拔却又透着几分寂寥,那宽厚却孤独的背影,扛起的不只是这大殿的昏暗,更是一个王朝在风雨中飘摇的、如烛火般微弱的希望,与困兽般的挣扎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