姑娘她戏多嘴甜 姑娘她戏多嘴甜 第586节

作者:玖拾陆 分类:女生 更新时间:2025-03-29 19:30:57
最新网址:www.biiquge.com

皇上微微挑眉,沉沉看着赵太保,半晌,道:“老大人怎么会有这个念头?”

“生母认不了,不相干的又不行,也就只能这么折中了,”赵太保道,“要不然,老臣也想不出办法了。”

皇上坐直了身子,又问:“太保如此看好以骁?记在嫡母名下,却不坐朕这把椅子,他的日子可不比现在轻松。”

赵太保笑了起来:“皇上还是心疼四公子的,若四公子无心大统,皇上宁可不认儿子、也不想让他架在火上。”

闻言,皇上长叹了一口气。

沉默了一阵,皇上才缓缓开口:“不瞒太保,朕也在反思,就像太保刚才说的,前些年,朕一味偏着他,对他不是好事,是朕思虑不周。”

赵太保垂着眼帘附和一声。

“既说到了这儿,朕也和老大人说几句心里话,”皇上叹着道,“之前以骁那无状性子,朕都头痛。

古话说’儿女都是债‘,他故意气朕,朕就当还债,这也没什么,谁叫朕就是欠了他呢?

可天下百姓不欠他,他那等脾气若记在嫡母名下,被有心人推着走,对他是折磨,对江山百姓亦是折磨。

朕不敢、也不会让他有那样的身份。

那不止是害他,更是再害朕的百姓!

这一年,朕欣喜以骁的变化,真是长大了啊,虽然还是变着法子拿话刺朕,可做事有章法,跟着你们这些老臣,他学到东西了。

朕有时候也会想,如此下去,后继有人。

只是、只是以骁没有争一争的想法,他看不上这把椅子,那朕硬把他按在椅子上……

朕安排了他的人生,让他记在霍家,让他入宫,让他做桓儿伴读,让这让那,他马上就要及冠了,二十年来,唯一依他心意、而不是朕’让‘的,只有娶温宴,朕如何忍心再让他坐上来?

他被逼着坐了,朕又如何面对天下百姓?

不继大统,而记在嫡母名下,那是害他,朕宁可不认他!”

赵太保深吸了一口气,又长长叹出来:“皇上考量得周全,是老臣太过鲁莽,此事结症,不在于四公子折中认个嫡母,其他状况都要考虑。皇上既然有这想法,不妨多和四公子谈一谈,老臣也会尽心尽力、探一探四公子的想法。”

皇上“嗯”了一声。

赵太保起身,行礼告退,由吴公公一直送出去。

走出去一段,他停下脚步,回头看了眼御书房,心里一片清明。

皇上的心里话,听一半就差不多了,但中心意思得抓牢。

皇上是缺了个说掏心话的人吗?

不是。

皇上是在给他派发任务,让他赶紧、麻溜儿地把四公子给劝通了。

第721章 多少是条路子

赵太保摸了摸长长的胡子。

四公子哪里是个这么好劝的人?

难!

那把龙椅,在很多人眼中,是渴求。

本够不着的,都会想方设法地去够一够,更不用说,已经托生在了帝王家,能名正言顺争一争的皇子们了。

而他们的身后,还有无数期盼着一人得道、鸡犬升天的簇拥。

不说远的,只说皇上跟前的殿下们,也一样如此。

残了的朱晟、死了的朱钰,哪个心里,没有念着太子之位、念着龙椅?

四公子是个例外。

他是真的没有把龙椅放在眼里。

这一两年,赵太保和霍以骁也打了些交道,他看得出来,四公子没有那个念头。

古往今来,有些人是嘴上拒绝,谦让再三,被追随者披上龙袍、送上皇位,其实内里心思,一清二楚。

四公子却不是口是心非。

再者,霍家那里,太妃娘娘和霍怀定看着都心平,没有簇拥者,就靠他赵太保一张嘴……

赵太保犯愁。

这说客真不好当,且硬着头皮试试吧。

接下来几日,赵太保苦思冥想着怎么和霍以骁开口,私底下还和金太师商讨了一番,一时之间,都拿不准主意。

偏金太师略感风寒,赵太保越发独木难支。

下衙后,赵太保去探望老友。

金太师让他坐得远些,免得过了病气。

赵太保恼道:“明知这事儿张扬不得,不低声说也就罢了,隔着这么远,扯着嗓子嚷嚷吗?”

金太师也是无奈,苦笑连连:“你别急,我歇了一天,给你想了个路子。你说没有簇拥者,我给你想出来一个。”

“谁?”赵太保奇道。

“定安侯府。”金太师道。

赵太保皱着眉头直摆手:“夏太傅家的小外孙女,我们还不晓得她什么脾气?”

温宴打小时候就性子和顺、绵软,做成安公主伴读,为人处事挺好,知足、安定,若不是自家摊上事情,为了给家里人翻案,也不会被逼着激发了血性,要争个长短。

可她骨子里还是很乖顺的,她没有那么大的野心,要让四公子争位,要入主东宫。

“温子甫更是个敦厚人。”赵太保道。

同在京中,他们对毕之安的这位下属也算了解,对他的评语便是能力中上,做事踏实,为人诚恳敦厚。

不是什么惊世人才,却是衙门里必不可少的、做实事的一类人。

这样踏实的人,会追随上峰、家人的决定,却不是出头鸟。

他们现在,缺的就是出头鸟。

“你忘了,”金太师道,“定安侯府里还有一个侯夫人。”

赵太保眼睛一亮。

以往两家没有打过多少交道,但是去年,武安侯夫人设宴,赴宴的老妻曾与定安侯夫人结识。

妻子回来后与他唠家常,评价过一句。

那位定安侯夫人,可不是省油的灯。

有这么一号人物,倒是可以让妻子去敲敲边鼓,试探一下定安侯府里头的看法。

不管成效如何,多少是条路子。

当然,最主要的还是他这个老头子,竭尽全力劝说四公子了。

燕子胡同里。

黑檀儿越过院墙,直接进了厨房。

乌嬷嬷一见它就笑开了花:“今儿来得可真早,鱼汤还要一会儿,你先尝尝新晒的鱼干。”

等安排好黑檀儿的吃食,乌嬷嬷听见院子里动静,恍然大悟。

原是三姑奶奶回来了。

黑檀儿是跟着一块来的,自是比平日早。

温宴与曹氏说笑着进了正屋。

桂老夫人点了点面前的几子:“喏!章哥儿的信。”

温宴落座,把信看了,心里有个答案。

等曹氏出去了,桂老夫人眯着眼问:“章哥儿说什么了?”

温宴这回没有与老夫人打马虎眼,直接道:“我让章哥儿向孔大儒请教了一番。”

“孔大儒?”桂老夫人惊讶,“小十二的先生?”

“正是,”温宴把信纸交给桂老夫人,“让章哥儿试出来了,当年把骁爷抱离生母、送到霍家四老爷手中的,正是孔大儒。”

桂老夫人赶紧坐直了身子,把信念了一遍。

越看,老夫人越是欢喜。

一是喜霍以骁的出身。

虽然,朝堂之上,皇上说什么就是什么,可若是有个人证,证明四公子是郁皇子妃亲生的,那就更好了。

现在,人证是孔大儒。

能在天下学子心中被封为大儒,学问出众,名望更是重,到时候,有他一句话,胜千千万万句。

二是喜温章的聪慧。

做事,不能光有冲劲,得讲究方法,知道自己的长短处,并且,利用好它们,才能事半功倍。

这一点,章哥儿像她,甚好!

桂老夫人越想越满意,道:“牙城那儿可有消息了?”

温宴摇头:“还没有新消息送来,两地路远,通信不便,闯子若有什么发现,信笺应当也在路上。”

她在等闯子的消息,也在梳理梅庄状况。

梅庄在郁皇子妃“病故”后,就空置了。

皇上的庄子,没有他点头,其他人也不能随便去,反过来说,赏梅的地方多得去了,又不是非梅庄不可,作甚为了赏个花,去跟皇上讨恩典?

因此,这么多年之后,梅庄里只余下几个打理园子、清扫屋子的人手了。

而这些人,也是后头换的,并不是当初皇子妃养病时的那一批了。

那些旧人,早前就遣了,这么多年过去,也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状况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