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凤岗惊魂 第6章 青风岗惊魂,

作者:作家tWTgta 分类:都市 更新时间:2025-03-25 18:41:28
最新网址:www.biiquge.com

五月初的一天,西度镇又迎来一个赶集的日子,跟往常一样,将云集了从四乡来贩卖农产品和购物的百姓乡亲。贾仰一早吃了早饭,挑起自家织的和贩来的夏布到西度镇女儿的店里出售。自从土改以来,镇里的商店也多起来,售卖的商品种类也比较多了,他不再像以往走街串巷做生意,而是专做收购别人织的夏布,然后拿给女儿的裁缝铺里做衣服或售卖。临行时堂客嘱咐道:

“路上小心,青风岗的路不好走,趁着太阳下山之前就回家!”其实堂客也是担心青风岗的“仙人”搞事,怕嚇了老公心不安。

“太阳下山之前就回家,晓得啦,堂客莫过多担心,记得我回来晚,你跟满崽先吃。”贾仰答道。

贾仰挑着夏布一路顺风走来,上到青风岗时,红日冉冉升起,山岗沐浴着清晨的阳光,雀叫鸟鸣,草木欣欣。看老谭家的菜地长势正旺,一片油绿,与往常一样,老贾放下担子歇一歇,卷了一支烟吸着悠然地欣赏着地里种植的茄子、南瓜、辣椒、白菜等瓜果蔬菜。此时老谭正在菜地里忙活,老贾跟他打个招呼:

“老谭,你种菜好啊,茄子、青椒、南瓜、丝瓜和白菜在你手下都长得一片绿油油的,谁见了都喜欢!”

“哎,老贾,你又给我戴高帽子啊,谁都晓得种菜是个力气活呢,一年三百六十天,几乎天天泡在地里忙活,没个闲工夫,累得腰都直不起。”

“是啊,干哪一行都是力气活。”老贾说。

老贾,看你每个星期都要去西度镇,我猜你生意一定红?”老谭问。

“哦,不瞒你说,生意还可以。自从经历了土改,农民分得了土地,人都变得积极快乐,我发现,每天雄鸡打鸣时,就有人荷锄在地里干活,都在想办法种好田多打粮食;还有就是刘老屋村现在养猪的农户也多起来了,养猪积肥,肥多粮就多,大家都懂这个道理,哪像以前白送给猪崽都没人养。”

“是啊,确实变化大呀,现在农民成立了互助组,跟过去不一样,做事有计划,大家出主意,人也变聪明呢。”老谭说。

老贾和老谭聊了一会,便从青风岗下来沿着蒸水河的堤岸一路向西行走,来到了西度镇大街上,不少商铺的老板和顾客跟他打招呼:

“老贾,看你挑的货物是越来越沉重,生意好啊!”

“贾老板,我上次跟你讲好的夏布有货了吧?”

“我在你女儿店里订做了一件马甲,我还想给堂客做一件外衣呢。”

看着相识和不相识的人跟他打招呼,老贾忙不迭的应答:“生意大家做,有钱大家赚嘛。做衣服的事我晓得,晓得,放心,我会吩咐女儿家裁缝好,保证按时交货......”

遇见人们热络地跟他打招呼,此时的老贾心里乐滋滋的。开春以来,他贩卖的夏布销得很旺,有的客商需要预早订货,女儿的商铺也不时催他进货,他时常走村串巷下乡收购农家织的夏布贩卖到镇里。

“贾老板,看你风尘仆仆,满脸春风,我猜......哈哈。”

一个壮实、脸膛红润的船老大——彭关,正站在船上跟老贾打招呼。这船老大,将近五十上下的年纪,中等个头,身体健硕,是自有一艘帆船的船东,解放前至今一直在湘江和蒸水河跑运输,自从女儿嫁人后,待船一到了西度镇码头,就去看女儿和外孙儿,在女儿家里落脚休息。今早他的船刚到达西度镇,搬运工卸了货物,他正在收拾船上的杂物。大老远就看见老贾挑着货担来。他跟老贾是从解放前就认识的朋友,很多时候老贾托他进些棉花麻丝什么的,他都能办得妥妥帖帖;而他要求老贾女儿商铺裁缝的衣服,也能做的得一丝不苟,穿得美观舒服;还有,老贾的女婿跟老彭也有着生意来往,凭籍这些关系,他和老彭是很熟络的朋友。今天是个赶集日,老大在船上早早摆好了矮小的四方桌,在炭火炉上烧着一壶水,准备泡上一壶茶专等老贾来。

“老彭,你是嘴大吃四方,驾船走三江,闯南走北的老码头啦,哈哈”老贾边说边踏着桥板走上来了。

船老大在船上接过担子,让老贾坐在矮桌子旁的靠背椅上,斟了一碗茶递与老贾,老贾接过来,抿嘴喝了一小口,咂咂嘴说:“闻起来好清香,喝入口的味道有点甘,这是清茶吧?”

“你还真尝出来了,这是我一个跑码头的朋友给我捎来的湘南新出的清茶,喝了以后总有一股回甘的味道,我就喜欢这种茶,来,来,慢慢喝。”老彭给老贾继续斟茶。

“老彭,酒有酒道,茶有茶经,你是懂得喝茶的人,什么样的茶叶到了你这里,总能分辨个上中下优劣来。”

“说实话,要把茶叶分出个三六九等来我还真不会,只是觉得茶喝起来有茶香回甘味就是好茶,好喝就喜欢。”老彭说。

“满崽子,你得慢些走桥板,别摔到江里头了。”

“姆妈,我晓得了,外公,外公!”一个五岁多的孩子喊着。

桥板上传来了喊声,老彭起身走到船帮上,回应道:

“唉,是我满崽来了,来,来,给公公抱一抱。”说着把从桥板快步走上来的外孙儿抱起来,猛亲了一口。

“哎呀,外公你嘴上的胡须扎脸哟!”

“呵呵,过些日子,我要带你到省城去,那里好耍啊,去不?”

“姆妈去我就去,等我长大了跟公公去省城耍啊!”

此时,老彭的女儿——秀兰走了上来,她个头中等,梳起两条短辫,穿着豆绿色花纹的对襟布衫,笑起来嘴角显出一个浅浅的酒窝。看见爷孙俩在嘻戏,娇嗔地说:

“伢,你莫给满崽骑在脖子上当轿子坐,会惯怀他的。”

“那里会哟,哈哈,哈哈”船老大开怀大笑起来,此时的老彭,没有比见到亲人更加高兴的事呢。

“我是喜欢看孩子蹦蹦跳跳的样子,好耍好玩这才是孩子的天性。”老彭继续亲着外孙,那孩子将脸左躲不是,右躲不是,急喊着:“姆妈,外公的胡茬扎人哟!”老彭这才放开孩子。

“家人团聚是最大的人生乐事,哈哈。”老贾看老彭和孙子玩得很开心,也乐了。

“贾叔,承你说的,我伢一年三百六十天,有一半的日子在外飘荡,平时难得见面,他到了西度镇,我们一家就团聚见面了,这是一家人最高兴的事呢。”秀兰说。

秀兰把一个布包裹放在方桌上,对父亲说:

“伢,你还没吃早饭啦,我给你带来自己做的包子,素的荤的都有,。”说着把布包裹打开,圆竹盒里头六个包子还散发着热气呢。

那男孩下地看见包子也伸手拿,被他母亲打回去了,便自己跑去船仓玩耍去了。老彭对老贾说:“来来,我们一起吃。”

老贾说:“我早吃了,你慢慢用餐。”

老彭夹起一个包子往嘴里送,慢慢嚼着,那模样像是在品尝山珍海味,然后说道:“是肉包子,味道好。喏,刚才秀兰说的没错,我是一年当中有一半的时间在水里行走,难得相聚,每次见到女儿和孙儿我就难分难舍。”

“跑船养家糊口,捱苦换来的好日子,这是你的福气呢,一家人生活过得舒坦无忧,比许多人强啊!”

“那里,那里哟!我心里的苦处好似鱼胆的腥苦,你不知道的。”老彭喝了一口茶,继续说道:

“说来话长,民国二十三年的冬天,秀兰母亲得了伤寒病......”老彭没有说下去,他的目光望向江面,似乎在回忆着往事,亦或因为回忆往事而勾起他内心的隐痛,此时没再说下去。老贾看他心里有事,也没出声,低着头喝着茶水。过了一会,老彭继续说道:

“秀兰母亲得了重病时,我和父亲在株洲搬货,家里人请了个郎中开了几副药,病情也不见好转,家里人也不再过问,是死是活听天由命,拖了十多天后人也没了,我回来后只见到村里山坡上有一堆黄土。唉,造孽啊!”老彭脸上显出痛苦的表情。

老贾听他说起他妻子的往事,怕老彭心里苦楚难受,他本来就是一个开朗大气的人,很少见他提起过去的事情,今天不知怎么呢?便说:

“老彭,都是好久的事呢,以前的事就让它过去吧,今后有着好日子过呢!”

“老贾,你和我是多年的朋友啦,不瞒你说,今天我能看见秀兰和外孙子,看着一家人能安稳过日子,我就想起我的老伴,要是她在的话,多好呀!很多时候,我也跟自己说,不想过去的事呢,但是,那些事情就像船上的缆绳扯帆下帆,桅杆上总要系个结。这个结一直在我心里缠绕着,我不说出来就不舒服。你想想,当年家里头若是舍得银子,请个好郎中也不至于这样。”

老贾曾听过老彭说起过秀兰母亲早早过世,但具体详情不得而知,听他这样说,也想弄个明白,便说:

“老彭,你们家里当时可能一下子凑不出过多的银子吧?”老贾问。

“不是的,那时候我爷爷留有一艘船,也就是后来我和父亲跑码头用的这艘船,虽说挣得不多,但身边也有钱,少说也有几十银元。”

“那为什么不继续刚给你堂客请郎中呢,谁在做主啊?”

“还不是我爷爷和我母亲,他们把钱看得比天大,还有就是我堂客生了两个丫头,他们嫌弃。我堂客在家经常受气不说,生了病也得不到照顾,一样下地做事,病情加重也不会舍得花钱治病,唉......”

“老彭,你,你刚才说你有两个女娃,以前从没听你说过,我一直以为秀兰是你的独生女儿呢?”

“不是的,秀兰还有个妹妹,当时才满三周岁。”

“哦,你两个女娃是你娘养嘛?”

老彭把包子收拾完了,端起碗喝了口茶,继续说道:

“我娘才不管呢,她不喜欢女娃,孩子在家不得安生,后来实在没办法,把小女儿送人,大女儿送去她外婆家,这才好点啊!”

老贾听了老彭一席话,才知晓原来他还有这样的家庭难事,但转念一想,大凡旧社会过来的人,谁家没有一本难念的经呢?他很想知道老彭的小女儿后来怎么样呢?便问到:

“那后来你寻到小女儿了吗?”

“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呢!解放后,我在邵阳找到原来将女儿送给的那户人家早已是人去屋空,问了左邻右舍,他们有的说,在抗战时期,这户人家去了贵州,有的说去了四川,总之,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,这事就这么搁着。”

老彭默默地看着江面远方,风轻轻地吹拂着江面,有一艘帆船在江面行驶,泛起的浪花击打着停靠岸边的帆船,船舷不时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。老贾的思绪就像这江水的微澜起伏着。老贾没在追问下去,他深知这事情对老彭来说,似乎在昨天发生,刻骨铭心地留存在他的记忆里,他一直挂念着他的至亲——他亲爱的女儿。老贾朝天空望一下日头,看来时间不早了,便站起来对老彭说:

“老彭,我想事情总会有一个结果吧!我小姨早年去了云南,大舅在贵州,我会向云南和贵州的亲友去信问问,再说你也可以请政府帮个忙,看看能否帮忙寻找你女儿回来。”

“老贾,一切听天由命吧,能回来的,即使走在天涯海角也能回家;如果没那分运气,就是出现在眼前也不会相识。”

老彭说完也站起身,这时秀兰和孩子从船舱出来,那孩子牵着母亲的手一蹦一跳地走过来,老贾从筐里拿出一块布料来说:

“秀兰,这是你伢给你买的一块布料呢。”

秀兰接过手,抚摸着布料说:“真好,夏布淀染好了给我伢做件马甲褂子,剩余的还可以给孩子做件衣服呢。”

老贾挥手向老彭致意告辞:“老彭,有好消息一定会告诉你!”说完走下桥板,消失在河堤老街的人流中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