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大明玩权术 第46章 宣讲和对比

作者:小于答题不写解 分类:历史 更新时间:2025-03-26 22:47:31
最新网址:www.biiquge.com

“吴王令旨,发云南布政使司执行如下:大明...云南一省六司百姓,服徭役时间改为二十岁到五十五岁...另此次修宫徭役取消,役夫一律放归......另所征役夫,一户赐粮十斤...”

朱允熥掀起的东风,吹向了云南的千家万户。

云南府(昆明)下辖的一个小村庄,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围在村口的一棵大树下,听村子里的秀才和保长宣讲朱允熥的旨意。

“保长,这是啥意思嘛?”

保长笑着说:“意思就是前些日子,为了给咱们吴王殿下修宫殿让咱们每户出的一个人丁,吴王殿下都放回来了,不用大家去了。”

“另外咱们的吴王殿下规定,咱们云南自己的徭役,年龄要从十六岁开始提高到二十岁开始了,到五十五就不再服徭役。”

保长越说越高兴,自己已经五十四了,只要再有一年,自己就免了徭役了。

底下村民开始窃窃私语。

都有了笑脸,往常集合都是让家里交税纳粮什么的,没想到今天竟然是好消息。

“杨三家的,这么说你家狗蛋很快就回来了。”一个妇女拍了拍旁边妇女的肩膀对她说。

庄户人家没有正经名字,贱名好养活,村子里叫狗蛋,狗剩的数不胜数。

杨三家的眼泪顿时就流下来了,不住的说:“哎哎哎,好啊,好啊...”

她丈夫杨三身体不好,去年死了,今年儿子狗蛋刚满十六,按制一户一丁,今年头一次去服徭役。

她担心的没日没夜睡不着,担心儿子受欺负,担心儿子吃不饱。

本以为这一去就是两个月,没想到老天爷可怜自己,吴王殿下放自己儿子回来了,二十岁之前还不用担心服徭役了。

这下她就盘算着,趁这几年赶紧给儿子寻个媳妇,生养个一男半女,自己死也能瞑目了。

这边正讲着呢,那边远远的一堆人就朝这边走过来了,每个人手里都拎着一个小麻袋,都一样鼓鼓囊囊的,显然是拿到以后都没舍得拆过。

“当家的!”

“孩他爹!”

每个人都看见了自己挂念的家人,都迫不及待的迎上去,杨三家的也看见了自己儿子。

“哎呦,我的儿,”

“娘,孩儿回来了!”杨狗蛋站在自己母亲面前,任由母亲的手摩挲自己的脸。

“回来就好!回来就好!回家、咱回家~”

用力抓着儿子的手,好像松开儿子就好不见一样,拽着他回了家。

刚刚还热热闹闹的村口,不一会就变得冷清,每一户人家都有太多思念要悄悄地说。

“娘,今天儿子给您做顿好的。”

杨狗蛋回到家就打开发给他的麻袋,里面是十斤白花花的大米,小心翼翼的捧出来一小捧,剩下的存起来备着。

这粮食是朱允熥来云南带的一部分辎重没有用完,加上自己赐田产出的一部分,给了役夫一人十斤。

杨家的锅灶,难得烧了一次大火,咕嘟咕嘟的水泡,顶的白花花的米粒翻滚,炉膛里的火光一闪一闪的,晃得杨三家的心里甜滋滋的。

“来,娘,吃饭了。”

一小捧米,煮出来一碗半黏糊糊的飘着米油的粥,给自己母亲盛了满满一碗,剩下的自己刮干净,加点水再盛出来喝掉。

“哎,哎,好,吃饭吃饭吧。”

母子俩就着咸菜,边吃边笑,觉得日子有了奔头。

……

木邦司新占的土地上,这里原来是八百大甸宣慰司的一部分,现在被那木家占领,朱允熥当初收容的阿布纳吉的家就在这片土地上。

劳作的间隙,老老少少被监工召集到地头,听黄冰带来的吏员宣讲,与云南直辖土地不同,这里多了一条。

“宣慰司役夫及服役时间,由宣慰司宣慰使自行决定,不必与布政使司一致。”

站在地头听宣讲的百姓低头神色一片黯然。

“老爷,我们不是大明的百姓吗?”

有人鼓起勇气问眼前穿着大明服装的吏员,眼里带着希冀。

“你等自然是大明子民,只是你们也是那木土司的寨民,我们必须尊重你们土司的意见,只要你们在这,他就是你们的老爷。”

大家心里明白了,大明的人免除了徭役,宫殿也不修了,自己家人没回来,是土司老爷的命令。

听着这样的话,男女老少一个个垂头丧气,阿布纳吉的孩子扎可今年十岁,父亲被征调抓走去修宫殿,自己就来地里干活了。

本来以为自己父亲可以回来,没想到却是一场空。

扎可劳作完一天,跟着母亲回到自己家,今天的经历让她们娘俩对大明产生了向往。

他的母亲跪在茅草屋屋檐下,双手合十叩头祈求天神保佑阿布纳吉平安回来,然后才坐在儿子对面。

“阿妈,吃饭了。”

扎可用一小把米糠,拌着草根,煮了两小碗粥。

“阿妈,你说大明是什么样子,那里的人会不会每顿能吃满满一碗米糠。”

年轻的扎可想象着当大明百姓的美好。

“扎可,不要想那些没用的事,你现在要赶紧吃完饭,然后咱们去地里拔草呢,不然到时候交不齐秋粮,你还有你阿爸,都会被老爷家的虎狼打死,知道吗?赶快吃吧。”

扎可的母亲驼着背,边说边捧着碗喝粥,长期的泡水劳作让她直不起腰,手也变得无力,只能捧着碗吃饭。

“知道了,阿妈,我这就去。”

扎可大口吃完,一口一抻脖子咽下去粥,糠剌嗓子,不使劲咽不下去。

为了让母亲少劳作一点,扎可跑到稻田里先拔着草,他要趁太阳没有完全落下,多拔一些,免得太晚了看不清,拔错了稻穗。

他心里还在想着,自己的父亲要是回来像大明的人一样带着十斤大米,该有多好。

自己只见过白花花的大米,还没吃过呢。

家里米不够吃一年,只能用好米全跟土司老爷换成米糠,才能勉强不经常挨饿。

想着这些,扎可不小心拔出了一棵秧苗。

“扎可!!”

刚过来,他母亲就看见了扎可手里的秧苗,紧忙捧过来,发现根已经断了。

把断根的秧苗捧在胸口,扎可的母亲身体微微颤抖,眼泪止不住掉下来。

“扎...可..你..呜呜...”

这一株秧苗长成,可以换一小捧米糠,那是他们一家半天的口粮......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
开启瀑布流阅读